
12月17日,又是一個晴朗的周末,冬日里的天空就像隔著一層薄紗,透過這層“紗”可以隱約感受到一絲陽光略顯溫暖,就在這樣的清晨,小編和天水在線的幾個小伙伴又來到了一個中國傳統(tǒng)村落——麥積區(qū)新陽鎮(zhèn)胡大村,目的只為親眼“觀摩”一下天水的傳統(tǒng)小吃——面皮的整個制作流程。

胡大村地處天水市麥積區(qū)新陽鎮(zhèn)北部,南對鳳凰山山,渭水環(huán)繞,系新鳳、麥甘公路交匯處,全村有3個自然村768戶3675人。胡大莊村歷史悠久,文化底蘊深厚,2012年被確定為全國第一批傳統(tǒng)村落,2014年被確定為全國第六批歷史文化名村。

“中國傳統(tǒng)村落”是以突出其文明價值及傳承的意義,是一種生活生產(chǎn)中的遺產(chǎn),同時又飽含著傳統(tǒng)的生產(chǎn)和生活,承載著中華傳統(tǒng)文化的精華,是農(nóng)耕文明不可再生的文化遺產(chǎn)。說到這里,胡大村的確名副其實。

走進胡大村,小編就被眼前景色怡人的新農(nóng)村給深深吸引了,漂亮的水車屹立在湖中央,幾只可愛的小鴨子從湖中游過,長廊、亭子、小橋……乍一看,還以為走進了一座公園。不僅如此,花園周邊擺放的石墩、磨石等器物都是從宋、明等朝代流傳至今的,如今可都是文物了。

胡大村歷史悠久,的的確確是個古色古香的古樸村落,古門、古屋、古老的清池觀,還有那古老的黑石頭、敖之坪等等傳說故事,小編不得不被為胡大村厚重的歷史所折服。

看完美景我們就要“直奔主題”了,我和我的小伙伴們經(jīng)過四處打聽,終于來到一家正在做面皮的農(nóng)戶家中。一進門就看到幾口大鍋往外冒著熱氣,香味撲鼻,一位“小哥”正在灶前忙碌的身影,看到這些,大伙早已把疲憊拋在腦后。

面皮可算是天水的一道“傳統(tǒng)工藝”,它的制作過程其實也不難,很多天水人自己家里也常常會做,但要做出一道正宗的天水面皮也需要幾道較為復(fù)雜的工序。
一、和面


面粉放入大點的盆中,加適量清水?dāng)嚢璩裳┗睿喑擅鎴F,醒二十分鐘左右,最后再揉成光滑的面團。
二、過濾


將放面團的盆里加入少許清水,用雙手反復(fù)按壓、搓洗面團,清水成渾濁的面粉水時,將面粉水倒入另外一個事先準(zhǔn)備好的干凈盆中,這樣反復(fù)幾次直到面團被洗成暗黃色,水也變的清澈,漂在水上面的就是面筋,過濾出面筋剩余的便是蒸面皮的原材料。
三、蒸煮




將過濾好的面粉少量加入清水?dāng)嚢杈鶆颍僭谠缫褱?zhǔn)備好的籮上刷上一層清油,將最后攪拌均勻的面粉水倒進籮里面,這時“面皮小哥”需要雙手拿起籮360度勻速而又緩慢的旋轉(zhuǎn),直到將籮里的面粉水均勻的鋪在籮上面,最后將籮輕輕放入早已燒開水的大鍋當(dāng)中便可。
四、出鍋




面皮蒸煮的時間很快,只需要幾分鐘就可出鍋,但剛從鍋里拿出來需要將籮放在陰涼處放置幾分鐘,等面皮冷卻后,再在上面刷一層清油然后慢慢剝離,一張完整的面皮就完成了。
五、切面皮




切面皮聽起來是個非常簡單的程序,但也是最考驗刀工的,切的時候要力度均勻,不能切的太寬,也不能太窄,否則會影響到面皮的口感,瞧,我們的“面皮小哥”表情如此“猙獰”,有沒有一流大廚范兒呢!
六、配料、配菜



說到吃面皮,配料、配菜自然是最重要的一部分,今天這家主人為我們準(zhǔn)備的配菜有胡蘿卜絲、黃瓜絲、菠菜絲,還有他家自制的淹泡菜,真是色香味俱全。配料有辣椒、鹽、蒜泥(和水稀釋),還有他們村里特有的農(nóng)家醋,只需將這些佐料和面皮拌在一起即可開吃。


小編看到孩子和媽媽、奶奶吃的那是津津有味,窗外看的人口水都快要流到胸口了。小編我忍不住也趕緊嘗一碗,的確,口感清脆可口又不失軟糯,真是美味至極,若不是有這樣兢兢業(yè)業(yè)的制作過程怎么會有這么可口的食物。但是,今天的面皮如此美味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,就是胡大村特有的自制醋。聽說這種醋是通過十幾種中藥材和麥麩、高粱等和在一起發(fā)酵制作而成,制作過程復(fù)雜且時間較長,這種醋不僅味道香醇而且長期食用對人體健康也很有幫助。

胡大村就是這樣世代用淳樸表現(xiàn)著它的特有的鄉(xiāng)村文化,也許這就是它成為中國的一個極具特色的傳統(tǒng)村落的重要原因吧。

(胡大村自釀醋)

(制作醋時需要填加十幾味中藥材)

(醋胚子)

(用傳統(tǒng)工藝制作的醋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