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老鴉笑豬黑”:“老鴉”指烏鴉,也是黑色的。比喻實際上是一路貨色。類似于“五十步笑百步”。
“老鼠的尾巴腫了有多奘”:意為無所謂,沒有什么大不了的。常代指對某種有損于自己事物的達觀態(tài)度。
“狼把頭吃了,心里清楚得很”:比喻別人即使吃了虧,但心里的算計卻非常精明。類似的還有“雷把頭抓了,心里清楚得很”。
“驢啃脖子工編工”:用驢常;ハ嗫胁弊由ΠW的現(xiàn)象來指代做事互相幫助、編工。
“驢不跳,鞍子跳”:常指代某人做事不當(dāng),有理該生氣動火的人沒動,他不該生氣動火卻生氣動火了。類似的還有“屙屎的不急吃屎的急了”。
“驢不行了怨紂棍,人不行了怨女人”:臭棍是驢鞍子上的重要部件,橫拴在驢尾巴下起穩(wěn)定作用。這句俗語比喻自己沒本事,干不好事情,卻總要把責(zé)任推卸在別人身上。
“落架的鳳凰不如雞”:指代曾經(jīng)風(fēng)光過的人失勢后的世態(tài)情狀。
“駱駝的脖子長,隔山吃不了草”:比喻再有本事,也不能手伸得太長去管不屬自己權(quán)限的事。
“茅子門等狗哩”:“茅子”:天水方言中指廁所。這里比喻想達到目的機會很多(多指對人施行報復(fù))。
“貓咬驢球謀得勝(腎)”:指責(zé)別人時比喻對方目的大而無理。
“釀死在驢槽底下”:本指不明不白、窩窩囊囊地受了冤屈。使用時常否定使用。如:“現(xiàn)在沒有~的人了!
“瘦死的駱駝比馬大”:常比喻大戶人家即使破敗了,也還有一定實力。類似的還有“拔根汗毛也比腰奘”。
“瞎牛鉆刺蓬”:比喻做事莽撞、蠻干、不考慮后果。
“瞎縫子把窩迷了”:“瞎縫子”指鼢鼠,俗稱“瞎瞎”。比喻胡碰亂撞,摸不著頭腦。
“瞎雀碰著谷穗上”:比喻碰巧、意外占到的便宜。類似的有“瞎貓碰了個死老鼠”。
“豬頭提上尋不著廟門”:本義指找不到獻供的地方,F(xiàn)在常比喻找不著辦事的門路。
“豬嫌狗不愛”:比喻誰都嫌麻煩、無人理。
“豬婆油”:豬婆油質(zhì)輕、油花大,浮在水面比較醒目。常用來指代愛出風(fēng)頭、愛表現(xiàn)、舉止輕浮的人。類似的還有“輕薄鬼”、“急蠻跟”、“馬前健子(戲曲中的馬童)”等。生動的語言都存在于人民群眾當(dāng)中,比如比喻人跌跤的動作,就有“雞啄食”、“狗蹲子”、“狗吃屎”、“馬趴子”、
“驢打滾”、“鱉跳崖”等等;說人的不良行為或習(xí)慣性格時就有“謊張三”、“牛皮客”、“冷食客”、“冷山”、“二性子”、“懶黃腰”、“懶干手”、“二百五”、“跟屁蟲”、“老牛肉”;人無理取鬧叫“耍潑菜”等等。人民群眾及其生活是語言的寶庫。 (完)